<戰國時期>
中國的銀飾、銀器使用歷史,根據考古發掘資料,目前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
如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墓,出土的包金鑲玉獸首銀帶鈎: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
山東曲阜魯國故城戰國墓,出土的猿型銀飾: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秦漢時期>
著名的有山東淄博窩托村的西漢齊王劉襄墓,出土了一百多件銀器,其中的鎏金刻花銀盤工藝水平極高:
*圖片來自蟠龍工藝微信公眾號
<唐代>
是銀器製作繁榮發展期,做工提高、品類增加、圖案精緻。但此時銀飾品在民間還沒有普及,仍然是貴族及富戶使用的多。
<宋元時期>
銀器銀飾逐漸商品化,民間開始流行使用及佩帶。銀飾品的主題也逐漸增多。此時銀飾上的圖案都有吉祥寓意,堪稱"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明代>
製作技術上大力提高,風格呈現簡明、快捷、線條分明的特點。明朝宣德年間還設置了很多金屬器物的專門鑄造局,並規定了工匠制度,要求各地金銀匠輪流到京城服役,為期六個月。此時除了官方的鑄造局,也開始有了民間的銀樓、銀作坊。
<清代>
此時工藝品多以華麗為尚,工藝水平更加提高。康熙乾隆年間,銀器、銀飾品的使用已不再是貴族階層的專利,而是步入了每個家庭,女人頭戴銀頭飾、男人腰佩銀掛件已成為一種時尚。銀樓、銀店、銀作坊分布全國各地。
<清末民初>
內憂外患,民間手工藝受到很大的損傷,銀器物的製作沒有很大的進展,各種物品也有了其它材質的替代品,世人對古老銀飾品的喜愛逐漸不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