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西周龜背珠和玉管
*地域: 中原及周邊
*年代: 公元前1046~前771年 / 西周
*材質: 玉石、螢石、煤精、綠松石等
*介紹:
在西周到春秋時期,龜背形珠是一種流行的形式,一般做為節珠穿繫在玉組佩,使用材質有玉石、煤精、綠松石、甚至人工合成材料費昂斯。
烏龜的題材出現的很早,在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就有出土記錄,龜文化與龜崇拜,從新石器時代就已嶄露頭角,綿延至今。主要原因有下列幾點:
(1) 造型: 龜的造型上面是圓的、鼓的,下面是平的、方的,猶如古人觀察到的蒼穹與大地。《禮統》中有云:「神龜之象,上圓法天,下方法地,背上有盤法丘山,玄文交錯,以成列宿。」可以說,一龜一宇宙。因此,以龜「兆吉凶」的卜筮方法在商周乃至春秋十分流行。
(2)習性: 龜長壽,早被注重養生延年的古代先賢看在眼裡。靈龜的靜、慢,減少消耗,又善於避險,這正是中國傳統養生之道。
衍生出來,龜就成為了長壽的象徵,民間素有「龜鶴延年」的吉語。人們把一種特殊的養生呼吸法稱為「龜息」,把帶有類似龜背甲紋樣的珠子稱為「壽珠」。
(3)招財: 在古代,龜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本身就是貨幣。按照各類典籍記載,神農氏的時候就有「金刀龜貝」,虞夏的貨幣中,也有「龜貝」,殷商時期,金銀、龜貝、珠玉、布帛一起作為貨幣流通使用,漢武帝時則有龍文、馬文、龜文之幣。
(補充資料來自:https://kknews.cc/culture/anpaa5j.html)
1. 西周時期,玉石材質龜背珠:
*本照片翻拍自《古珠詮釋》
2. 西周時期,煤精材質龜背珠:
*本照片翻拍自《古珠詮釋》
3. 陝西韓城梁帶村西周芮國墓玉佩組件局部
從上到下依序串著紅瑪瑙管珠、費昂斯珠、以及玉石材質龜背珠:
*照片來源: https://kknews.cc/culture/anpaa5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