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030 新疆出土的蝕花瑪瑙珠子

030   新疆出土的蝕花瑪瑙珠子


*地域: 西域新疆

*年代: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漢代

*材質: 瑪瑙、紅玉髓

*介紹: 

對天珠,很多人都不陌生,但瞭解蝕花瑪瑙珠的人卻不多,事實上,天珠是蝕花瑪瑙珠的一種。所謂的蝕花瑪瑙工藝起源於西元前2600年的印度河谷文明,後來擴展到西亞、中亞和東南亞各個地區,而中國的新疆、雲南、西藏、兩廣等地也有考古出土。這是一種運用化學方法對瑪瑙或玉髓進行處理,使珠飾表面呈現特定人工紋飾的方法。最早對蝕花珠展開研究的學者是英國的霍魯斯•貝克(Horace C. Beck),他將這一類工藝製成的珠子定名為“Etched Carnelian Bead”,而將“蝕花”一詞引入中文語境的則是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

蝕花珠的工藝有很多種:

通常對瑪瑙或玉髓染黑或染紅的方法,一般是將礦石浸泡在蜂蜜水或糖水中,使糖水中的有機物由礦石表面的孔隙滲入內部,再通過加熱和強酸使有機物碳化,從而呈現黑色。染紅則是通過浸泡和加熱使礦石孔隙中的鐵離子氧化成紅色的三氧化二鐵。

白化則是利用大自然中的洗滌鹼(碳酸鈉)和具有粘性的植物汁液調配成蝕染劑,用蝕染劑繪畫所需花紋於玉髓(瑪瑙)珠上,再經過低溫短時間的加熱使碳酸鈉在玉髓(瑪瑙)珠體上發生化學腐蝕作用,從而使珠體被蝕繪的部位變白。

由於古代工匠所使用的染色劑,都是由天然礦物和植物成分提取的,成分和調配比例有些已經失傳,而其中高等級的蝕花工藝和圖騰,更只有少數高級工匠能掌握,因此更顯得這些千年前人工古珠的稀有和珍貴。

 

補充資料來自: 

https://mp.weixin.qq.com/s/fESQiB1z2565gLgOg9BgXg

https://mp.weixin.qq.com/s/2LTN2it2kHFvlODm15PV7A

https://zhuanlan.zhihu.com/p/666744124

 

1. 新疆溫宿縣出土的一串蝕花珠,上同時有蝕花紅玉髓珠和蝕花黑白珠,考古編年為東漢:

Screenshot_20250323-154138~2

*照片來源: <lin阿巧>微博號

 

2. 新疆喀什地區曲曼墓地出土的各種類型蝕花瑪瑙:

Screenshot_20250323-154847~2

*照片來源: <文玩軒文玩>微信號

 



上一頁 下一頁